PIGGY的幼稚心

腸病毒不要來

5~7月是腸病毒流行的季節,大多數腸病毒的感染,症狀都很輕微。但由於致病的腸病毒71型,曾造成相當震撼,因此認識腸病毒及瞭解其傳染途徑,避免感染的風險是刻不容緩的。本園提供一些防範方法給家長們,希望大家一起來杜絕腸病毒,讓大家擁有一個愉快的夏天。◎腸病毒不只一種? 腸病毒是一群病毒的總稱,包括23型A群克沙奇病毒、6型B群克沙奇病毒、3型小兒麻痺病毒、31型伊科病毒及最後發現的68至71型腸病毒,一共有六十幾種病毒。此種病毒世界各地都有,通常在春、夏季及初秋流行,台灣地區因為在亞熱帶,所以全年都可能有感染發生。
◎腸病毒是怎麼傳染的? 腸病毒是怎麼傳染的呢?主要是由呼吸道的口水飛沫傳染和胃腸道的糞口傳染,或者是接觸到病人的口水、鼻涕及皮膚上潰瘍的水泡等途徑。另外,也可能是兒童接觸到沒有症狀但是帶病毒感染者的口鼻分泌物、咳嗽、打噴嚏飛沫,或是吃進被含有病毒之糞便所污染的食物而受傳染。要注意的是,玩具常成為兒童間傳染的媒介,尤其是帶毛的玩具更容易因接觸幼童口嘴造成大量病毒感染而發病。

◎腸病毒的症狀1.手口足病 ─
發燒或微燒,手掌、腳掌、屁股和膝蓋等部位零散不痛、不癢、不結痂、不結疤的小而呈長橢圓型淡紅斑疹或小水泡疹;口腔黏膜及舌頭,其次為軟顎、牙齦和嘴唇出現水泡潰瘍而疼痛、厭食、流口水。2.疱疹性咽峽炎 ─
突發性發燒、嘔吐及咽峽處(只有口腔後半部)出現小水泡、或潰瘍;厭 食、流口水。嬰幼兒有些第一天只有發高燒輕微嘔吐,咽峽部可能是正常或有點紅暈水泡而已,到第2、3天才有明顯小水泡或潰瘍。因此有些家長不瞭解為什麼第一天看診的醫生沒看出來,其實在流行期,發燒幼童都應注意口腔變化的可能性。
因此醫生有時會請有懷疑腸病毒感染的小朋友次日回診檢查確定,或發燒小朋友回家抱怨喉嚨很痛、厭食流口水,可再請醫生看看喉嚨並檢查四肢、膝蓋及屁股。

◎如何預防腸病毒?由於腸病毒型別很多,不像其他的疾病如水痘天花等等,得過一次就可以終身不受感染,但是目前並沒有事先用來預防腸病毒的疫苗,再加上腸病毒可以經過很多管道傳染,包括從嘴巴吃進去任何被細菌污染的食物或水,或者已經感染到腸病毒的人在你身邊咳嗽,只要不小心吸入他們咳嗽時噴出來的唾液,都可能受到感染,所以要常常洗手,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,就可以預防腸病毒基本方法喔! 園所 清潔維護 措施

1.加強孩子正確洗手習慣,吃東西前、上完廁所養成洗手好習慣,加強手部清潔。

2.毎天早上幼兒入園時務必洗手後方可進入教室。

3.毎日早上老師會檢查口腔是否有破洞,如發現幼兒有疑似狀況會電話聯絡家長,請家長務必將幼兒帶至診所查,並帶回家中休息。

4.培養幼兒良好體能,每天多讓孩子從事體能與戶外活動。

5.教室內保持通風良好情況,使用臭氧空氣機設備,降低室內病菌數量。下班後教室定期使用祡消燈消毒。

6.每星期四為全園教室清潔日,平日老師也定期用消毒水清洗幼兒玩具、教具、班級物品。

7.幼兒棉被等寢具用品,定期一個月由家長帶回清潔曝曬。

8. 幼兒廁所每日清潔消毒2次,提供藥皂…等,充足的幼兒洗手設備。

9. 老師每日掌握幼兒出席狀況,追蹤孩子身體健康狀況,回報園所追蹤幼兒健康紀錄。

10.老師每日消毒,用稀釋漂白水消毒教室地板、桌椅…等,部份區域加強噴拭酒精,冷氣濾網定期清洗,確保教室清潔

家長配合事項

1.健康是孩子身體的第一道防線。請爸媽多培養孩子個人良好清潔習慣,多洗手、飲食均衡、睡眠充足、作息正常、多運動…,增加身體抵抗力。

2.孩子若感染具傳染力疾病,如腺病毒、如重感冒、水痘、頭皮癬、腮腺炎、痲疹、腸胃炎、結膜炎…等因感染流行性疾病腸病毒,為免該傳染病於校內盛行感染,請家長配合讓貴子弟於家中休養一星期,待痊癒後再行上學,以降低傳染給其他幼兒的機率。

3.孩子有發燒情狀或身體不適情形,請務必讓老師知道,已掌握孩子健康狀況。

 4.腸病毒傳染高峰期請爸媽多注意孩子身體狀況(腸病毒初期症狀類似一般感冒症狀),隨時和我們保持聯繫,讓我們掌握最新狀況,以控制感染情況,為衛生把關。

5.注意環境衛生,如果可以可用漂白水稀釋消毒,避免兒童之傳染源於家中器具殘留,致令感染再次發生於家人身上。﹝ps:稀釋濃度:一湯匙加入五公升的水中﹞。

留下一個回覆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