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IGGY的幼稚心

你老是覺得孩子吃太少嗎?

學者指出嬰幼兒先天就會依自身的飽飢感及食物熱量,自行調整攝取量,父母若採「填鴨式」的飲食方式,不但破壞孩子總熱量的平衡,養成錯誤的飲食習慣,常因此種下孩子日後肥胖的因子。
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學系教授林薇在「兒童正向健康研討會」中報告指出,人類的行為是漸進的,二至五歲是飲食習慣養成的關鍵期,將影響未來生活。

有研究發現,胖小孩的父母通常對於飲食控制較為嚴格,常強制小孩進食的時間、份量,較瘦的小朋友則通常依自己內在的生理需求決定是否進食。多吃不等於健康,如何均衡攝食,才是大學問。

國外研究發現,五歲以下的嬰幼兒會依食物的濃度、熱量,自行調整攝食量,以維持一定的總熱量,例如餐前先給小朋友吃一塊高熱量的蛋糕,則小朋友便會自行減少食物種類、份量,但嬰、幼兒並不具有均衡飲食的觀念及能力,往往選擇喜歡的高糖、高鹽食物,使攝食熱量足夠,但品質不佳。

有些小孩有偏食習慣或排斥新食物,父母要有耐心,讓他多接觸、嘗試,便能改變其對食物的偏好。建議父母以身作則,多提供孩子健康的食物,並讓孩子參與買菜、烹煮過程,讓孩子產生參與感,進而喜歡各種食物。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-

Linda的話:

以我跟孩子們互動的經驗來說,孩子的飲食真的是從小就要培養好的,為什麼有的孩子什麼都吃?為什麼有的孩子卻是這麼挑食的?說句很不客氣的話,重點在於父母!!

孩子很容易以第一直覺來判斷我要不要吃這個東西,「因為我沒有吃過而且它看起來怪怪的」,這句話是我們 班的孩子跟我說的,當下我給孩子一句話「其實它是一個很好吃的東西哦,把它吃進你的肚子裡面你會變成大力水手哦,要不要吃吃看阿?」這時如果還是接受當然是最好的,但還是有孩子不接受那怎麼辦呢?我就會說「Linda最愛你了,那不然我們一人一半,你吃一點點就好了,ok的話Linda再用多一點點給你吃ok?」

就是由少量開始,讓孩子凡事什麼都要去嘗試吃一點。我有問過孩子「你在家都不吃這個的嗎?」

孩子給我的答案是「我不吃爸爸媽媽就不會給我吃這個了」,天阿~~~我聽到真的快昏倒了。孩子為什麼會這孩難養?都是爸爸媽媽寵的!!我們大人難免也會挑食,但我建議可別在孩子面前挑食,像我不吃南瓜的人,在孩子面前也是吃下去,然後大聲說「好甜、好好吃哦,有沒有人要吃阿?」孩子馬上走來說我也要吃一點點….

其實孩子的進食大人可營造一點誇張的語氣進去,因為孩子就是喜歡這樣..他們是屬於「感官動物」的,凡事都會以看到、聽到、摸到、聞到來感受的,所以為什麼表演說故事的人肢體要這麼的大..原因也如此..孩子會深感其境的。

所以囉..幼兒是屬於少量多餐的,但飯前真的不要給零食吃,不然在正餐時氣壞的會是爸爸媽媽。(因為都給零食餵飽了)。

對於孩子真的要有很多的愛心、耐心、關心,面對孩子爸爸媽媽的年紀馬上要降為比他們大幾歲就好了,各位Daddy momi們加油囉

留下一個回覆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